健康生活网: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,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

手机版

最近更新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保健 > 健康常识 → 反复发作肝性脑病病例分享

反复发作肝性脑病病例分享

时间:2025-02-21 11:09:09

人气:

编辑:网友整理

标签:

导读:-病例情况-一般资料:62岁,女性,因“腹胀乏力1月余”于2022年11月8日首次入住我科。肝功能:AST:41.3↑U/L,CK:280↑U/L,DB:9.8↑μmol/L,ALB:28.4↓g/L,总胆

-病例情况-

一般资料:62岁,女性,因“腹胀乏力1月余”于2022年11月8日首次入住我科。

肝功能:AST:41.3↑U/L,CK:280↑U/L,DB:9.8↑μmol/L,ALB:28.4↓g/L,总胆汁酸:30.8↑μmol/L。

肝胆胰超声提示:弥漫性肝损害,腹腔积液。门静脉主干内见低回声,血流充盈缺损。胆囊炎。

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寒战、无咳嗽咳痰,无皮肤黏膜黄染,食纳差,睡眠差,尿频尿急尿痛,近3天造瘘口粪便颜色发黑,平素身体较差。

既往史:确诊2型糖尿病2年余,平素口服达格列净1#qd,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/L;有手术史2020-09-01因乙状结肠肿瘤于外院行“腹腔镜下结肠造口术”,术后2020-09-29至今于我院已行4周期化疗+靶向治疗,化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,多次调整治疗方案;17年前行脾切除术;3月前因尿路感染就诊我院,予以拉氧头孢、左奥硝唑卡抗感染治疗,控制不佳,尿路刺激症状反复发作。

家族史:无结核、肝炎等传染性疾病,无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。

01

住院检查

实验室检查

•血常规:淋巴细胞计数:1.06↓*10^9/L,中性粒细胞计数:6.39↑*10^9/L,血红蛋白:95↓g/L; 

•尿常规:隐血1+,白细胞酯酶3+,蛋白1+,葡萄糖3+,轻度浑浊,细菌1+,白细胞2349↑个/μl; 

•大便隐血试验:阳性;  

•生化:AST38↑U/L,ALP150↑U/L,LDH500↑U/L,总胆固醇:2.72↓mmol/L,ALB:35↓g/L,GLB:46.6↑g/L,白球比:0.8↓,葡萄糖:9.2↑mmol/L,尿酸:362↑μmol/L; 

•血氨:50↑μmol/L; 

•D-二聚体:>40.00mg/L; 

•降钙素原:0.2412↑ng/mL,铁蛋白:579.3↑ng/mL; 

•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(尿液):屎肠球菌 >10^3 cfu/ml; 

•抗核抗体分型组套:着丝点型,抗核抗体滴度(ANA-T):1:1000; 

•免疫五项:免疫球蛋白G:25.8↑g/L,免疫球蛋白A:5.28↑g/L,补体C3:0.62↓g/L; 

•免疫球蛋白IgG4定量测定、自免肝6项、EB、巨细胞病毒及病毒性肝炎指标未见异常。

影像学检查

多排CT全腹部平扫(上腹,中腹,盆腔):

•乙状结肠术后,左下腹壁造瘘后,胃术后,较前2022-10-04大致相仿。 

•胆囊体积稍大,胆囊壁增厚,胆囊炎可能,肝内胆管及胆总管轻度扩张,较前好转。 

•结肠壁增厚;腹盆腔脂肪间隙模糊伴多发渗出及积液,较前稍进展。 

•门静脉海绵样变,肝门部、食管下段及胃底周围静脉曲张,较前大致相仿。 

•胰尾及左肾间隙类圆形混杂密度影,转移待排,较前相仿。 

•肝硬化。脾脏切除术后,脾区结节灶,考虑种植脾,较前大致相仿。 

•骶骨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,考虑转移,较前相仿。

诊断

1.肝硬化(失代偿,自身免疫性);

肝性脑病(亚临床);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;腹腔积液;门静脉高压;门静脉血栓形成;低蛋白血症;

2.泌尿道感染;

3.肺部感染(间质性肺炎);

4.乙状结肠恶性肿瘤(姑息术后,肺转移、骨转移T3N2aM1 IV期);化疗后骨髓抑制;恶性肿瘤靶向治疗;

5.贫血;

6.脾术后;

7.2型糖尿病;

02

治疗过程

诊疗措施

•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g ivd q12h抗感染; 

•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 3g po bid 降血氨; 

•乙酰半胱氨酸、肌苷注射液改善肝功能; 

•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; 

•辅以输注白蛋白、抑酸护胃、控制血糖、利尿补钾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。

疾病转归

自2022年11月入院(血氨:50↑μmol/L),患者血氨一直波动,多次因意识不清入我院急诊抢救。

血氨波动存在各种诱因:靶免治疗、继发感染、便秘、饮食……

1740106408531675.jpg

2024.2.13 再次突发意识不清,转院急诊抢救:

血常规:白细胞计数WBC:6.78→ 13.06↑ *10^9/L,中性粒细胞NE:4.62→ 10.3↑*10^9/L

尿常规:白细胞酯酶4+,浑浊,细菌3+,白细胞5839↑个/μl

C反应蛋白:35→ 180↑mg/L,降钙素原:0.185→ 7.798↑ng/mL

血氨:201→107μmol/L

电解质紊乱(低钾、高钠)

会诊后予以头孢曲松,甘草酸,门冬氨酸鸟氨酸、杜密克、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。最终,患者感染情况得到控制,神志转清,转入普通病房。

03

病例总结

病例特点

患者为中老年女性,既往有“糖尿病、恶性肿瘤”等病史,全腹部CT提示肝硬化,多年前即有脾切除病史,结合入院相关检查,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失代偿。

患者既往基础疾病多,免疫状态差,肝硬化且高血氨,而感染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诱因进一步诱发肝性脑病,加重脑水肿和氧化应激,导致认知功能的快速恶化,因此患者多次因意识不清入院急诊抢救。 

治疗要点

肝性脑病(HE)是终末期肝病患者主要死因之一,早期识别、及时治疗是改善HE预后的关键。治疗原则包括及时清除诱因、尽快将急性神经精神异常恢复到基线状态、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。

临床上,90%以上的HE存在诱发因素,去除HE的诱因是治疗的重要措施。对于肝硬化HE患者,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,应积极寻找感染源,即使没有明显感染灶,但由于肠道细菌易位、内毒素水平等升高,存在潜在的炎症状态,而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这种炎症状态。因此,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。此外,消化道出血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、大量放腹水、高蛋白饮食、低血容量、利尿、腹泻、呕吐、便秘,以及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麻醉剂等也是HE的常见诱因。

1740106462339508.png

在本病例中,患者即因为多种诱因导致了肝性脑病的反复发作,诱因得到有效控制后,结合降血氨药物门冬氨酸鸟氨酸,患者神志转清,病情平稳转好。这也是提示了临床上面对这类患者时,尤其是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,积极关注、寻找及去除HE诱因尤为关键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如果对您有帮助,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相关阅读
本类排行
相关标签
本类推荐
栏目热点
猜你喜欢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广告联系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2005-2022 nlcyt.com 〖健康生活网〗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滇ICP备2022000881号-47

声明: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